蓝鲸新闻12月27日讯(记者 敖玉连)三千亿规模的券商参公大集合,正在等待公募牌照。
2018年底,证监会要求券商的大集合产品(投资人数不受200人限制的集合)要向公募基金转型,并给出了三年的改造过渡期,过渡形态的大集合被称作参公大集合。过渡期结束,要么清盘、要么券商拿到公募牌照、要么将产品转交公募基金公司管理。
“过渡期结束后,对于由于特殊原因而确实难以处置的资产,证券公司应当及时向中国证监会报告。 ”在2018年底的参公改造文件中,提及到特殊状况的处置。
不过,这种特殊状况在最近两年却成了最普遍的状况,迟迟拿不到公募牌照的券商资管,在清盘、转管理人、拿公募牌照中走出了一条中间道路:延长存续期。
12月中旬,中信证券资管公告,旗下10只参公改造的大集合产品的延期至2025年6月30日,其中多只产品已经第三次延长了。
例如中信证券红利价值基金,2019年10月开始参公改造,2022年底申请延长存续期到2023年底,2023年底又申请延长至2024年底,如今期限将至,又延长到了2025年中。
事实上,今年年底,参公大集合的延期数量达历史高点,一组数据:仅12月,便有59只参公大集合公告延期,其中不少还是二次延期,甚至三次延期。究其原因,2021年底,券商大集合批量开启参公改造,三年存续陆续到期。此外,不少此前曾延期的参公大集合,都是延至年底,如今又面临需要续签。
Wind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场共有186只参公大集合产品,合计规模3538亿元,涉及42家券商/券商资管。186只参公大集合中,101只都已经过了三年的缓冲期,不得不延长。
一位券商资管人士向记者分析,参公大集合延长存续期,通常是券商在为拿到公募牌照争取时间。在中小公募股权被流拍时,常有“公募牌照不值钱了”的言论流出,但事实上,对于券商资管而言,参公大集合延期只是权宜之计,拿到公募牌照是唯一的正解。
不过,年内监管在牌照发放上,收紧的体感非常明显。2023年,尚有招商资管、兴证资管两家券商资管拿下公募牌照,2024年这一数量为零。
年内监管仅就安信资管申请公募牌照给出审批意见,要求说明安信资管和安信证券的两家控参股公募(安信基金、国投瑞银基金)业务定位差异等。目前,共14家券商/券商资管有公募牌照,而还在参公大集合中,尚未转正的机构则是有42家。
事实上,2018年监管要求大集合参公改造时提到,鼓励没有公募资格的券商,将管理人变为其控股、参股的基金公司,提前完成规范工作。不过,目前看来,多数券商还是希望能自行管理,转交管理权的并不多。
11月底,东海证券公告将4只参公大集合交给参股公募,东海基金管理;10月中旬,国元证券将1只债券大集合交给参股公募长盛基金管理;更早之前,2023年方正证券也将一只参公大集合转交给方正富邦基金。
此外,参公大集合的去向还有:清盘、转私募,前者共12例,后者仅有1例。整体来看,各家券商还是希望能拿下公募基金的管理权限。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