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账号登录
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

2024退市公司数量创新高!监管新规下,哪些公司被踢出局?

来源:览富财经网
作者:景澜
发布时间:2024-12-30
摘要:监管层明确了股市“应退尽退”的政策导向,是旨在通过加速退市机制,清理市场中的绩差公司,维护市场秩序,推动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比于2023年,2024年可以说是股市加速“出清”的一年。

2024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沪深京三大交易所也同步修订了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进一步严格了强制退市标准,并拓宽了多元化退出渠道。

此次,监管层明确了股市“应退尽退”的政策导向,是旨在通过加速退市机制,清理市场中的绩差公司,维护市场秩序,推动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23年,A股共有46家公司退市;截至今年12月30日,A股退市公司为52家,创历年新高。

来源iFinD

史上最严退市新规

新规新增了1年严重造假、3年及以上连续造假的情形,以及资金占用和内部控制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等退市标准。在重新制定交易类退市指标和财务类退市指标的同时,调低了财务造假触发重大违法退市的门槛。

其中,新规对交易类退市指标规定,主板上市公司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主板上市公司市值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5亿元,创业板公司市值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3亿元;连续120个交易日股票累计成交量低于一定数量(主板500万股,创业板200万股);股东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一定数量(主板2000人,创业板400人),涉及上述情况的上市公司将被强制退市。

在财务类退市方面,上市公司年报利润总额、净利润、扣非净利润三者中有负值,且主板公司营收低于3亿元、创业板公司营收低于1亿元;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控股股东及其关联人,非经营性占用资金超过规定金额且在责令改正期内未能归还,也将被强制退市。

在财务造假方面,上市公司一年虚假记载金额达到2亿元以上且占比超过30%,或者连续两年虚假记载金额达到3亿元以上且占比超过20%,或者连续三年及以上年度存在虚假记载,以及上市公司涉及欺诈发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或者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全、生产安全和公众健康安全等领域的违法行为达到重大违法标准,将被强制退市。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公司在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内的累计现金分红总额低于年均净利润的30%,并且累计分红金额不足5000万元,则可能被实施ST警示

上述新规也被业界称为“史上最严退市新规”。

38家公司触发面值退

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52家退市公司中,有38家公司触发面值退,即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人民币1元,同比增加90%;有1家公司触发市值退,即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股票收盘市值均低于3亿元。

作为唯一的市值退公司,*ST深天于9月2日正式摘牌。据悉,7月24日,*ST深天开盘后股价即封死跌停,报收1.72元/股,总市值为2.39亿元。这已是该公司股票连续第20个交易日市值低于3亿元。因此,*ST深天不幸成为第一家市值退市的A股上市公司。

因“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首个会计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而退市的公司有5家,分别为左江退、太安退、退市同达、退市园城、新纺退。

来源iFinD

其中,左江退在退市时的每股净资产最高,为3.88元。

因“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首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或追溯重述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而退市的公司有3家,分别为退市碳元、中期退、退市商城。

此外,因“被实施财务类强制退市风险警示后,未在期限内披露最近一年年度报告”、“被实施财务类强制退市风险警示后,首个会计年度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过半数董事保证真实、准确、完整的年度报告”、“公司股东大会决议主动撤回其股票在本所的交易,并决定不再在本所交易”、“上市公司存在欺诈发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或者其他严重损害证券市场秩序的重大违法行为,其股票应当被终止上市的情形”而退市的公司各1家。

退市公司行业分布较均衡

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在52家退市公司中,有13家公司的每股净资产为负,分别为*ST亚星、*ST美尚、*ST深天、ST联络、*ST天成、*ST美吉、*ST高升、越博退、新纺退、*ST爱迪、*ST泛海、*ST柏龙、*ST华仪。

来源iFinD

每股净资产是公司净资产与普通股股数之比,反映的是公司每一股股票所拥有或控制的净资产。当这个数值为负数时,代表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为负,即公司处于亏损状态。通常意味着公司正在面临财务危机,或者已经处于破产清算的阶段。

在每股净资产为正的退市公司当中,广汇汽车在退市时的每股净资产为4.67元,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为每股0.78元,是面值退市值最高的公司。其次为ST亿利,其在退市时的每股净资产为4.63元,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为每股0.38元。

分行业来看,52家退市公司并未特别集中于某一行业,行业分布较为平均。

数据显示,相对比而言,电力设备行业退市公司最多,为6家,分别是ST航高、*ST天成、中银绒业、ST爱康、*ST保力、*ST华仪;房地产与纺织服饰行业退市公司均为5家,分别是ST迪马、ST中南、退市同达、*ST世茂、*ST泛海与ST阳光、新纺退、ST贵人、*ST爱迪、*ST柏龙;汽车行业退市公司均为4家,分别为*ST亚星、广汇汽车、越博退、中期退。

此外,电子、环保、基础化工、建筑装饰、商贸零售、通讯行业退市公司均为3家;计算机、社会服务、医药生物行业均2家;传媒、非银金融、机械设备、建筑材料、农林牧渔、轻工制造、有色金属行业均1家。

分地区来看,广东退市公司最多,为12家,江苏8家,北京5家,上海4家,辽宁3家,福建和山东各2家,甘肃、贵州、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陕西、内蒙古、宁夏、四川、天津、重庆各1家。

129家公司触及退市边缘

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截至12月30日,已有129家公司已被ST或*ST,游走在退市边缘。

被“戴帽”除了会导致股价大幅下跌之外,ST股票在融资方面受到限制,上市公司可能难以通过增发、配股等方式筹集资金。同时,市场交易活跃度降低,公司声誉也会有损。

要“摘帽”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一、上市公司年报必须盈利。

二、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股东权益为正值,即每股净资产为正值,每股净资产必须超过1元。

三、最新年报表明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正常运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正值。

四、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财务报告没有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五、没有重大会计差错和虚假陈述,未在证监会责令整改期限内。

六、没有重大事件导致上市公司生产经营受严重影响的情况、主要银行账号未被冻结、没有被解散或破产等交易所认定的情形。

为“摘帽”,有部分上市公司不惜在财务数据上造假,试图蒙混过关。

12月29日,ST恒久发布公告,公司及相关责任人于12月27日收到江苏证监局出具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经查,公司2019年至2021年多期财报存在虚假记载,部分年份虚增利润超一倍。

据悉,为完成业绩承诺,闽保信息通过制作虚假验收材料、采购合同和伪造项目回款等方式,虚增收入和利润等,导致恒久科技披露的2019年年报、2020年年报、2021年半年报、2021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

因财务造假,监管向ST恒久及其实控人开出大额罚单,包括实控人在内的2名高管被市场禁入。

12月25日,*ST卓朗发布公告,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公司子公司天津卓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虚构服务器、软件和系统集成服务销售业务,虚增收入和利润,导致2019年至2023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2021、2022年虚假记载的营业收入金额合计达9.95亿元,占该2年披露的年度营业收入合计金额的57.85%;虚假记载的利润总额金额合计达6.96亿元,占该2年披露的年度利润总额合计金额的56.31%。

前述事实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公司将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公司股票自2024年12月26日开市起停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 相关推荐
  • 1
    苹果突然宣布降价,iPhone 16Pro 为发布以来第二次降价
  • 2
    国家医保局将全面推进药品追溯码严监管
  • 3
    4.8万公里!我国高铁运营里程再创新纪录
  • 4
    技术创新引领手机市场重回增长轨道 各大厂商“卷”向海外
  • 5
    第二次互换便利操作开启 备选机构范围进一步扩大
  • 6
    多地抢抓落实城中村改造货币化安置 资金支持力度有望再加码
  • 7
    AI技术赋能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有望持续复苏
  • 8
    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多个行业吹响“反内卷”号角
  • 9
    落实增量政策改善市场预期 2025年资本市场改革将全面深化
  • 10
    2024年险资举牌上市公司达18家 涉能源、基建等多个领域
  • 11
    “强者恒强” 多家车企去年销量同比大增
  • 12
    国内首辆分布式电驱动飞行汽车亮相
  • 13
    湖南省居民用气阶梯价格实施办法出炉
  • 14
    海南今年继续实施 “以旧换新”补贴政策
  • 15
    英伟达2024年共向AI公司投资10亿美元 参与50轮初创企业融资和多笔企业交易
查看更多动态